首页 | 新闻中心 | 干部队伍 | 公务员队伍 | 人才队伍 | 党员队伍 | 基层组织建设 | 远程教育 | 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 部务公开 | 党建手机报
您现在的位置:人才队伍 >> 人才政策 >> 内容阅读
广东佛山:加快建立高校人才实习补贴体系
添加日期:17-07-2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繁體中文

 在区域人才竞争中,南海应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大学生人才的吸引力度,推动大学生人才成为地区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

毕业季,回流南海区的人才有多少?一项数据表明,2011年—2015年间,南海户籍大学毕业生61404人,而毕业后返回南海就业的人数仅有27408人,占比不到45%。

这项数据来自南海区政协委员、共青团南海区委员会副书记、党组成员江启祥撰写的《关于建立南海区大学生人才实习财政补贴体系的提案》。事实上,在今年3月召开的南海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这篇来自团委的大会发言材料,当场引起委员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南海区政协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提案正交由南海区人社局办理答复中。

在南海区正加快推进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全球创客新都市、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三大项目的背景下,南海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粤港澳湾区城市群中实现突围,必然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支撑。作为创客新都市重点吸引的五类人才之一,南海希望引入更多高素质大学生人才落户,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长期分管区青联、区少工委等工作的江启祥希望,在区域人才竞争中,南海应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大学生人才的吸引力度,推动大学生人才成为地区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

现 象

本土大学生外流现象明显

5年间返回南海就业毕业生占比不到45%

今年年初,江启祥率领团队针对大学生人才引流问题收集资料,开展调研。在今年3月召开的南海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大会印发的《关于建立南海区大学生人才实习财政补贴体系的提案》指出:当前南海区大学生人才吸引力有限。

一方面,本土大学生“归巢”数量不多。据统计,2011年—2015年间,南海户籍大学毕业生61404人,而毕业后返回南海就业的人数仅有27408人,占比不到45%。换言之,南海区基础教育的大学生人才成果,大部分流向外地,并没有回到南海就业。

另一方面,外来大学生流入南海的情况也相对较弱。据统计,2011年—2015年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人数约3515万人,外地毕业生至南海就业人数12027人,占比为万分之3.4。换句话说,1万名大学生中,仅有3.4名外来大学生会在南海就业。

即使加上南海本土“归巢”的大学生,南海2011年—2015年间净流入的本外地大学生人才为—33996人,流动逆差比例高达35%,流入的人才远远少于南海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

在江启祥调研团队看来,多方面情况造成南海区大学生人才吸引情况不佳的问题。比如,本土高校较少、产业结构偏重制造业、城市配套不完善等多种复杂因素。“大学生由于缺乏对南海区等二线区域的了解,毕业就业时往往倾向高校林立、配套完善的一线大城市。”江启祥说。

另一个背景是,南海区人才政策侧重毕业人才,在吸引在读大学生领域上十分薄弱。“为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链条,提高吸引人才的成本效率,在实习阶段前置加强对大学生人才的吸引,是十分必要的。”江启祥认为,建立大学生实习财政补贴体系是吸引实习阶段人才的关键一环。

思 考

针对在读大学生提供实习补贴

吸引各地大学生落户南海

在对待同类型的实习岗位时,大学生往往会选择离家或离校较近的实习单位,或可以提供实习补贴的实习单位。一定程度上,由于南海区外来大学生较少、本土大学生外出求学较多等实际情况,导致在区内实习的大学生总体数量不多。

良好政策的出台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证。江启祥在提案中写到:“在当前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均没有实习补贴的环境下,如南海区能率先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将有利于吸引本土大学生回巢实习,也会吸引外来大学生,尤其是吸引广州大学生到南海实习,以更好地促进在读的大学生人才认识南海的产业、工作、城市环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与毕业后落户的就业意愿。”

据初步了解,南海区相关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了相关补贴,包括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高校毕业生临时生活补贴、创业资助等政策。

但是,对在读大学生实习的支持、保障方面,调研团队发现只有对佛山户籍社工专业大学生在南海区社工机构实习有每人每月600元的实习补助。这意味着,涉及的行业领域和单位十分有限,难以发挥引入优质大学生、紧缺专业大学生以及促进本土大学生回流的作用。

“若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大学生补贴体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实习单位提供有效的指引和规范,进一步撬动起社会资源共同吸引大学生人才。”江启祥说。

对 策

加快建立实习财政补贴体系

多部门联动制定差异化引才政策

“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南海,促进南海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大学生人才实习补贴政策十分必要。”江启祥建议,南海区人社局、人才办、财政局等部门应加大联动力度,针对重点产业制定南海区大学生人才实习财政补贴政策。

江启祥在提案中写到,为及时抢抓人才先机,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先易后难”推进。比如,实习单位由机关事业单位或上市公司、“雄鹰企业”、“北斗星企业”、高新等优质企业先行,由此带动更多实习单位参照政府政策,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各自的实习生补贴政策。

在补贴待遇上,江启祥建议在财政可承受的范围内,补贴待遇尽量合理涵盖大学生实习时产生的必要交通、住宿、饭餐成本。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导向,对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大学生给予更高的补贴待遇。

在申报手续上,江启祥则建议应兼顾规范管理和便捷审批流程。除了遵循相关要求办理补贴手续外,江启祥在提案中建议,制定政策需充分考虑实习接收、派出单位与实习学生的实际情况,精简审批流程,避免要实习接收、派出单位与实习学生因提供繁琐的证明材料和长时间的审批过程,影响申报的积极性。

江启祥希望,南海能通过逐步完善政策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吸引内、外地大学生人才落户南海,为南海区的长远发展储备优秀青年人才,擦亮“人才南海”名片。

南海区人才办副主任卢启良认为,除了通过政策等形式吸引大学生人才回流外,南海需进一步通过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提供适合人才的发展空间,为更多高端人才落户提供更强大的吸引力。比如,从去年年底开始,南海通过举办“广佛芯·创未来”广佛大学校园南海节,希望广佛两地高校人才能够走进南海、认识南海、深入南海的企业,以此加大南海对高校人才的吸引力。

“近年来,非南海籍的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越来越多地来到南海,甚至比南海籍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比例还要高。”卢启良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南海对于外地大学生的吸引力度还是较高的。

他山之石

人才争夺或应“前置”

国内多地推动落实实习补贴机制

为吸引在校大学生人才来到当地就业,国内其他城市做了哪些尝试?

天津是先行先试的探索者。早在2012年,天津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大学生实习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其中第十八条对高校实习生相关补贴项目及标准进行了规定。

具体而言,《暂行办法》对高校实习生住宿补贴、生活补贴和意外伤害保险作出明确规定。对于实习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实习生,人才中心将统一安排实习生入住开发区职工公寓,住宿标准为4人间或6人间,住宿费用由开发区全额补贴。而在生活补贴方面,对进入企业实习的高校大学生,按500元/人/月标准给予生活补贴。

目光拉回到三水区。今年4月,三水出台修订后的《佛山市三水区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办法》(以下简称《创业办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三水就业创业,并鼓励企业积极吸纳三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

除了对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外,《创业办法》提出积极打造高校学生就业见(实)习载体。其中,被认定为“三水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实)习基地”的非公有制单位且成功运作1年以上,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基地建设资金。

而早在今年1月,三水区印发《佛山市三水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认定指南》,当中明确规定,对于进入“实习基地”参加实习两个月以上就业实习活动的高校在校生,可按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与实习基地签订就业协议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可按当年度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本科学生可按当年度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

一定程度上,天津的实践经验、兄弟城市三水的先行探索都给南海区制定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6年,南海区已制定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补贴政策。政策针对在南海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社会工作类社会团体实习,且实习时为全日制高等院校的佛山市户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或350小时,可申请每人每月600元的实习补助,每人最高可获补助3600元。

在江启祥看来,在相关政策的保障下,南海区社工队伍和社工事业得到了积极的推动。若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其他专业大学生和其他实习单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动南海人才事业的发展。

相关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竞争

佛山南海应重点引进制造业人才

随着粤港澳湾区的逐步成型,佛山南海应如何在粤港澳湾区城市群中实现突围?人才引进、创新发展必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狮山分局副局长郑世明认为,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佛山应在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竞争中,应着重瞄准技能、技术等方面,开展人才引进培育。

“目前,南海区已出台关于传统技术、技工人才的引进政策,针对科研类尖端人才进行引进。”郑世明说,但专门针对制造业方面的人才引进机制尚未建立,这也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方向之一。

在出台系列文件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制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广东开始建立南沙、前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探索建立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上述种种,广东对科技类高层次人才的强大需求可窥见一斑。

除了有针对性地引进制造业人才外,高端科技型创新人才同样是佛山、南海所需要加大引进力度的方向之一。

早在今年4月,在结束全国政协培训班的课程后,郑世明撰写《粤港澳湾区人才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的建议,提出针对科技人才引进方面,广东按照需求导向,制定适用性强的政策,优化人才环境。按照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开发周期、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采取相应的扶持力度。比如,将财政直接资助补贴前移,更多地支持前瞻性、基础性、公共性的研究开发以及创业初期的项目和企业,使政策真正发挥促进人才引进的导向作用。

而在政策执行环节,郑世明认为,应注重加大自主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级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多渠道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充分发挥人才政策的作用。改变传统重政策制定、轻政策落实的弊端,强化政策评估环节,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自主人才监测政策。

与此同时,南海可委托高校、科研院所独立研究团队,对各项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经验与不足等进行客观评价,为政策调整、更新和终止提供科学依据。

[我要收藏]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篇:“济南人才新政30条”首发细则解读
下一篇:没有文章
>> 推荐新闻
>> 栏目导航
  人才风采
  人才政策
  人才之家
>> 图片新闻
张永锐:做智能护眼台灯的引领者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夏志杰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沙行勉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陆亚林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沈同德
雉水英才------张贵萍
Copyright 2009-2010 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如皋市委新闻网
电话:0513-87658089    地址:江苏省如皋市行政中心A12楼    邮政编码:226500    电子信箱:rgdjxn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