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情·创业梦】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智慧,更照鉴情怀。
安徽合肥西郊,风景秀丽的蜀山湖畔,有一座占地2.65平方公里的小岛,三面环水,花木葱茏,清新幽静。自2009年以来,有八位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相继来到这里,他们称自己是“快乐的岛民”,他们说,“这是一个有人情味、适合科研的地方”,他们笑言,“这里好山好水好快活”。
在美国,他们事业有成,前途一片光明。问及为何会选择改变原来的生活轨迹,来到从未有过交集的合肥,甘当“岛民”,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强磁场。
“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
这座小岛上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下属10个研究所,取名“科学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科学装置的诞生,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极限提供了器物上的保障。科学岛上有一个大明星——“人造小太阳”,学名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它能产生堪比太阳的光和热,为我国未来独立设计建设运行核聚变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岛上还有一个大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相比“人造小太阳”,它的光芒毫不逊色。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端实验环境,是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自1913年以来,19项与磁场有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2008年5月,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落户科学岛,科学岛向成为世界五大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进军。那一年,还在大洋彼岸哈佛大学医学院的8位中国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将会和科学岛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回来的是王俊峰。1995年王俊峰北大硕士毕业,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与分子药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他的多篇文章登上了《自然》等权威杂志,科研事业风生水起。
但王俊峰渐渐萌生了归国的念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发展势不可当。”王俊峰说,对国家没信心的人不会主动选择回国,“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
2009年,他开始在国内寻找从事科研的去处,在朋友的推荐下,他第一次来到合肥,第一次登上科学岛。
在岛上,王俊峰见到了时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匡光力,他向王俊峰介绍了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规划。“当时中心刚起步,相当于一张白纸,我们渴望优秀的人才加盟。”匡光力说。
王俊峰的研究方向是核磁共振和结构生物学,他明白强磁场装置的意义,建成后的40特斯拉稳态磁场,将跻身世界一流,这对他的科研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对难得的机遇,王俊峰心动了。
一番长谈后,王俊峰决定留下。一个月后,王俊峰带着家人来到科学岛。怀着一腔创业的热情,王俊峰和工作人员开始筹备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
万事开头难。中心刚起步,很多关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都没有,王俊峰就带着实验样品,在全国各地奔波,寻找合适的设备做实验。同时为了组建实验平台,他反复跟国内和国际供应商谈判,组建心目中理想的平台。
一年后,强磁场中心科学大楼拔地而起,各种实验设备相继调试成功。硬件条件正在按理想的蓝图慢慢变现,但王俊峰内心始终无法轻松——一个重要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心需要更多有生命科学背景的人才。
他把目光投向远隔万里的哈佛大学医学院,那里还有他熟悉的7位伙伴。
梁园虽好,却非久恋之乡
王俊峰的归国,对于早就想回国的刘青松和刘静这对夫妻,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湖中,产生阵阵涟漪。当时,随着国家各种人才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在美留学生回国就业,“这是潮流,我们也在大潮之中。”刘青松说,在外10多年,感觉自己“浮萍一样”总在漂泊,找不到归属感。刘青松是山东青岛人,刘静是北京人,2001年他们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奔赴美国继续求学,得克萨斯州、田纳西州等地相继留下他们求学的身影,后来他们来到了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
在美国求学的时光,刘青松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中美双方差距正在缩小,中国在越来越多领域迎头赶上。其间,刘青松多次遇上了美国的自然灾害,由于基础设施严重失修,许多地方出现“逢灾必停电”的状况,民众生活大受影响。他对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印象深刻,美国政府救灾毫无章法,新奥尔良市成了犯罪之都,“真是越出国越爱国,越比较越自信”,刘青松十分感慨。
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得知刘青松和刘静打算回国,纷纷抛来橄榄枝。“我们当时最先考虑的是北京的一家单位,我父母在北京,带孩子也方便。”妻子刘静说。
2010年,刘青松去上海出差,顺便到科学岛看望王俊峰。匡光力和王俊峰接待了刘青松,得知刘青松的归国意向后,他们极力邀请。刘青松是搞抗肿瘤药物研发的,而科学岛上生命科学研究刚起步,医药方面更是空白。“说句实话,当时除了宏伟的蓝图,我看到更多的是困难,这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刘青松回忆。
匡光力没有气馁,他继续做刘青松的工作。“科学岛上有化学、材料、物理等很多交叉的学科,正是你药学研究需要的,这些条件哈佛医学院未必有,何况还有强磁场装置。”匡光力耐心分析。
其实,最打动刘青松的是匡光力无意中的一句话——“青松,你今年32岁,我32岁的时候从德国学成回来来到科学岛,也是抱着创业的决心,为科学岛打开了新的天地。”匡光力的亲身经历鼓舞了刘青松,他决定加盟科学岛。刘青松说,当自己把想法告诉妻子刘静时,她在电话中没有任何反对,“她很相信我的选择”。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匡光力心里很清楚,要想形成生命科学研究的大气候,还需要更多人才,他授予了刘青松自主招聘权。
刘青松首先想到了研究核酸的张钠。张钠是北京人,1996年至2005年,他相继在美国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张钠喜欢去酒吧找朋友聊天,在酒吧张钠时常听到一些政客为了竞选,刻意贬低中国,“我很不高兴,身为中国人不能容忍有人刻意抹黑中国,我会跟他们辩论”。
在国外时间越久,张钠越想回国。“青松告诉我,科学岛有一流的强磁场设备,我就心动了。”张钠说,即使国内收入跟美国差距不小,北京的母亲也反对去合肥,“但北京当时没有这样的设备,我就是冲着设备去的”。2012年他来到了科学岛。
林文楚是2013年来到科学岛的。他是湖北人,2007年进入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肿瘤动物模型的基因调控。接到刘青松的邀请,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心中有个梦想,希望有机会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在美国是给别人打工的,基本没有可能。”林文楚坦言。
相比张钠和林文楚,面对刘青松的劝说,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王文超和细胞生物学的张欣这对夫妻,回国就显得慎重许多。在美国,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生活稳定,科研顺利。“当时女儿7岁了,已经完全融入了周边环境,回国面临很多考验。”妻子张欣说。
偶然的聚会,让王文超和张欣下定决心回国。一次,张欣带女儿参加国际学生会聚会,每个孩子拿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女儿连五星红旗都不知道是哪一个,这深深地触动了张欣的心,“孩子已经完全西化了,我们跟他说中文,她回答的是英文,感觉很遗憾。”2012年,他们结束了哈佛医学院的课题,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科学岛。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哈佛大学到合肥科学岛,强磁场的吸引力无须衡量;从异域扬名到报效祖国,不计得失的人生续写壮美的诗行。科学无国界,赤子有真心,七颗星辰化为北斗,朝着梦想的方向!”
这段话来自于“心动2013·安徽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科学岛上的七位哈佛博士后作为唯一的团队当选。当时,精通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任涛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他一直关注着老朋友们的动态,为他们取得的进步而高兴。
2015年他完成了哈佛的课题,立即奔赴科学岛。随着任涛的加入,“哈佛队伍”更加壮大。任涛笑言这是“非常7+1”,“我们是个‘大家庭’,为了共同的科学目标相聚合肥,这是情谊,更是缘分”。
由此,一张依托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与技术,开展以重大疾病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网络的“学术链”完成最后的组合,人称“哈佛八剑客”。
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是新建的,难免一些科研条件跟不上。相比具有国际先进科研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当时除了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外,这里其他的科研设备和场所显然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甚至一度让博士们产生强烈的落差。
刘青松把记者带到被称为“森林小屋”的实验室。这栋小屋远没有名字那样浪漫,它是四十多年前的小平房,外墙已经斑驳,窗户栏杆锈迹明显,即使屋内开着空调,仍然潮湿闷热。条件的简陋,没有消减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他们把诺贝尔获得者的头像海报贴到墙上,还用毛笔字在墙上写下了十六字团队核心精神——“尊重科学、追求效率、敬畏制度、关爱生命”。
“‘森林小屋’空间有限,院里就把行政办公楼的一层和四层一些地方腾出来给我们,后勤人员24小时值班,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刘静说,新的实验大楼正在建设,一切正慢慢变好。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这些国家、地方的人才政策让他们的科研得到了资金、项目、人员的倾斜。刘青松说,他们和钱学森、李四光等老一辈大批归国人员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先辈们是‘祖国需要’,我们是‘需要祖国’”,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家国情怀没有矛盾。
科学岛环境清幽,远离喧嚣的市区,非常适合搞科研。此外,这里生活便利,孩子还可以就近上学。女儿汉语的进步让王文超和张欣感到欣慰。“刚来时,拿到语文试卷,她完全不懂,现在语文成绩已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张欣一脸笑意,前几天她带女儿去看电影《战狼2》,女儿哭得稀里哗啦,“我还真挺担心女儿会把美国护照给撕了”。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总书记号召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刘青松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深有感触,这让他增强了科技惠民的决心和信心。
刘青松和妻子刘静以及王文超、任涛四人一起组建了药学团队,主攻抗肿瘤药物研发和药物精准应用。对于开发新药,刘青松身边很多人好心地劝说,“开发新药周期漫长,还不一定能取得成果,不如多发几篇论文来得快。”可刘青松有自己的考虑,他希望“不改初心”,像控制慢性病一样控制肿瘤,“中国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吃自主研发的药实现高质量的带瘤生存”。
要做药物的研究,先要构建一套精准的评判药物性质的检测体系,或者说是药物的“靶子”。刘青松的团队选取了癌症中主要发病因素之一的激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5年的努力,在2015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库。
此外,为实现“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吃合适的药物”,他们自主开发了国内首个将高通量体外药敏检测技术与高通量靶向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的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体系,为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参考。
前段时间,刘青松的美国朋友来科学岛参观,看到他在带领50多人的交叉团队,并拥有一流的资源条件,朋友不禁发出赞叹:“太不可想象了,在美国,这极其罕见!”
依托药学团队掌握的核心技术,在中科院和当地政府支持下,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目前已经为上千名肿瘤患者提供了精准医疗服务。“这几年,国家对科研人员的激励越来越强,我们的科研成果可以转换为股份,而且政府通过创新股权激励,真金白银支持我们。”任涛说,2015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热潮,很多风投公司纷纷找上门要求合作。
今年2月,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混合磁体工艺通过国家验收,40特斯拉稳态磁场,磁场强度世界第二!8年间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向世界第一稳态磁场迈进。”匡光力表示。
“好政策、好环境、好平台、好待遇,我们没有理由不取得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张钠说。
每当走过这个科学大装置,如今已是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的王俊峰仍心潮澎湃,他还记得第一天来到科学岛时,在一片空地上,他跟匡光力谈论科研,畅想蓝图,如今一切都已实现。
“科学岛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木香,它似乎无处不在,浓郁的绿荫下,水纹清漪的芦苇丛边,大片草地上,烂漫花海里……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科学岛独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