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如皋市吴窑镇何柳村入村主干道——三高路的提档升级工程顺利招标,今年年底,一条崭新的三高路将呈现在村民面前。站在如港路与三高路交叉路口,何柳村第一书记刘正华信心百倍地告诉我们,新修的三高路将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1月,32岁的刘正华被组织选派到吴窑镇何柳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报到那天,我一大早从城里出发来村里,下了平坦的如港路,三高路到处坑坑洼洼,车子颠得我特难受,刚吃的早饭差点吐出来。我暗下决心,不管花多大代价,一定要重修这条路,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谈起刚到村的情景,刘正华面带微笑,从容乐观。于是,他到村后组织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和村干部一起实地走一走三高路,数一数坑塘,听一听沿线群众的意见建议。“刘书记,你要是雨天在这条路上走一遭,保准你不想再走第二次!”“我们只有一条意见,就是把门前这条路修好。”“路难走、河发臭,真想搬走!”……这一走、一数、一听,群众诉求表达了,村干部思想统一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为明确了。
刘正华积极争取镇上支持,将三高路列入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他邀请市农路办领导到村指导,最终确定修一条6米宽,18厘米厚,2.4千米长的新三高路。修建资金除了村自筹一部分外,他多次到派出单位如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三解三促”单位汇报三年规划、重点推进的项目,争取到了资金支持。但刘正华想的不仅仅是修路,他关注到群众改善环境的呼声,沿路沿河整体规划,做靓村庄入口。
三高路南侧的南横港,是条三级河道,两岸居住9、10、12、14组四组300多户村民。水面被杂物、浮萍等覆盖,河道坡面垃圾遍地、杂草丛生,一到夏天空气中更是弥漫着一股刺激性气味,两岸村民深受其害。更严重的是,部分居民在河边搭建了车棚、杂物房,给沿线环境整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刘正华决定先易后难开展工作,从河道清淤开始着手。5月份,他积极协调水务部门,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两侧居民主动移栽了屋前屋后的树木,河道整治打响了良好的开局战,河水变清,统一的绿化取代了杂草杂树。然而最大的难题仍横亘在面前。“最初也有些犹豫,觉得多少年积累的问题了,加之上门做工作,有的群众避而不谈,态度坚决,那种碰壁的滋味特难受。但是,组织派我来当第一书记,如果遇到问题就绕着走,不敢啃硬骨头,我也就白来村里一趟了。”刘正华向我们吐露心声。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刘正华和村干部一遍遍走进30多户村民家中,宣传重修三高路的规划,让路更宽更直,让南横港河更美。时值初夏,等村民在外务工回到家中,刘正华才开始做工作,劝说拆除乱搭乱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谈蚊虫的叮咬,不谈走破脚皮磨破嘴皮,往往开车回到城里已是深夜。从第一户拆除搭建在河边的车棚开始,刘正华看到了曙光。整整两个月,他没睡过一个整觉,换来的是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拆除了多年存在于河边的自家建筑,未索要村里一分钱的补助。
在全力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同时,刘正华将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大事来抓,通过招引能人,今年流转200亩土地用于种植日本樱花、广玉兰、香樟等经济苗木,为周围老百姓提供了打杂工的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作为全托管的试点村,他带领村干部集体出资,流转230亩种植优质稻米,并已与两家单位食堂初步达成了供销协议。“做优了环境,项目招引也就容易多了。最近,我拜访了几位村里在外能人,秋收之后,还将有几个农业项目落户。蒲黄线路边闲置的15亩建设用地,也和一家企业初步达成协议。”谈到这些,刘正华激情飞扬。
带班子强队伍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刘正华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以党总支为主体、二级党支部为纽带、党小组为阵地、党员中心户为延伸的纵向到户头、横向全覆盖、体内大循环的“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架构。今年来,共看望生病党员30人次,解决党员求助14人次,结对帮扶困难党员20人,对2名困难党员实施了临时救助,将3户特困党员户纳入了民政低保,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员“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终时有人送”。他大力培育党员中心户,建设了一支贴近民生、“一综多专”的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农业信息咨询、农业技术辅导、文化卫生以及生活家政等多方面志愿服务,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
“到村8个多月,虽然做了一些事,但离组织和群众的要求还很远。下一步,我们将多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同时,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脸上笑起来、生活乐起来。”要将一个薄弱村转变为全面小康的标杆村,作为第一书记,刘正华要走的路还很远,但他的话语中透着坚定和自信,也让我们对三年后何柳村的美丽蜕变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