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干部队伍 | 公务员队伍 | 人才队伍 | 党员队伍 | 基层组织建设 | 远程教育 | 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 部务公开 | 党建手机报
您现在的位置:人才队伍 >> 人才风采 >> 内容阅读
胡双钱:国产飞机铸“翼”人
添加日期:17-07-2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繁體中文

2017年5月5日,中国大型客机C919直冲云霄,惊艳世界。这一刻,完成了该机型多项特制零件、首制零件制造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钳工胡双钱泪流满面……

57岁的老胡是商飞年纪最大的钳工,在这个岗位上他已经工作了37年,令人称道的是,在他的工作生涯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因为长期接触漆色、铝屑,老胡的手有些发青,经过这双手制造出的零件被安装在近千架飞机上,飞往世界各地。

在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生产一线,很少有人比老胡更有发言权。1980年,他从技校毕业刚刚进厂,就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首飞。然而喜悦还没散去,“运-10”因为多种原因下马,同事们觉得前景黯淡,纷纷离职,也有民企老板给胡双钱开出了3倍工资的高薪聘请他,但他拒绝了,“我有一个大飞机制造梦”。

“运-10”下马后,工厂为了生存只能开始承接一些民用产品的生产,“用造飞机的技术来生产电扇、绞肉机、大客车座椅等,干的活真挺杂的”,老胡笑道。即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却一刻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购买相关书籍,学习充电;在家里用橡皮泥按照设计图做模型,培养“手感”;每天睡前回顾一天的工作,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法,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

经过岁月的打磨,好手艺在胡双钱身上沉淀了下来。他探索总结出的“对比复查法”“反向验证法”等操作方法得到了工友们的普遍认可和推广,精湛的手艺使他成了厂里不可替代的手工工匠。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正式立项,胡双钱意识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到了。他一周六天都忙活在车间里,打磨、钻孔、抛光……在他承担制作的零件中,最长的有5米,最小的只有一个别针大小,他将每一个零件都当作艺术品一般精心打磨。

一次,厂里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用数控车床需要编程,时间上来不及,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在现场临时加工。胡双钱临危受命。

这个零件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胡双钱硬是靠着传统车床,用一个多小时,打出了36个孔,并一次性通过了检验。

由于技术最为精湛,大家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胡双钱,“有困难,找老胡”这句话常常挂在同事们嘴边。

在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中,胡双钱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急难险重的任务,也摘得了多项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老胡除了坚守在生产一线,还承担起了培养年轻人的责任。对于带徒弟,他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他从不直接告诉徒弟们如何操作,只是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让他们不断试错和琢磨,把方法转化为内在。

“公司往往会给一些复杂的零部件准备一些备料,但师傅从来不告诉我们,让我们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更慎重地打磨产品。”胡双钱培养出的徒弟顾春华用两年时间就提升到了高级钳工的技术水平。

“我们做的是航空零件,每一个都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必须精益求精。”这是胡双钱进厂时,老师傅们在耳畔时刻敲响的警钟,也是胡双钱一直铭记在心的信条。在37年如一日的航空技术制造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着“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的质量理念,用产品的质量践行对生命的尊重。“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是他最常和徒弟们说的话。

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钳工车间里,头发花白的老胡在一群年轻人中格外醒目。头戴护目镜,身着蓝色工作衣,双手紧紧握着锉刀反复打磨,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空气中飘浮着的铝屑凝结在身上——这动作,他重复了37年。

[我要收藏]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篇:侠者黄大年
下一篇:没有文章
>> 推荐新闻
>> 栏目导航
  人才风采
  人才政策
  人才之家
>> 图片新闻
张永锐:做智能护眼台灯的引领者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夏志杰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沙行勉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陆亚林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沈同德
雉水英才------张贵萍
Copyright 2009-2010 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如皋市委新闻网
电话:0513-87658089    地址:江苏省如皋市行政中心A12楼    邮政编码:226500    电子信箱:rgdjxnc@163.com